守塔为大家带来八大加密货币软件图标排名分别为:1.殴e、2.火链、3.BitMax、4.币权、5.华尔街、6.雅典娜、7.阿格斯、8.畅思、9.佩奇、10.星联。用户往往需要将自己在交易平台中购买的加密货币发送到其他钱包或交易所,以便交换或投资不同的数字货币。
1.殴e
殴e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的区块链资产交易平台,满足不同交易者的需求是一款充满自然和宁静的usdt交易所,每一次使用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选择理由:殴e我非常欣赏交易所的快速和高效的客户服务,无论何时我遇到问题或疑虑,他们都能及时回答我,这让我感到非常放心。
2.火链
是基于以太坊的去中心化智能合约交易平台,基于中心化撮合引擎【订单簿模式,链下撮合、链上清算模式】实现高交易吞吐量和实时交易,支持限制和管理订单,并能够同时进行多笔交易。
选择理由:火链两大手续费说明
APP的手续费相对于其他交易所来说比较低廉。交易费分为交易手续费和提现手续费。交易手续费根据VIP等级不同,手续费率有所不同,最低为0.03%。提现手续费则根据币种不同而不同。
3.BitMax
交易所一直以来都是低调运行,不浮夸,踏踏实实的安全运营了七年之久!主打qc交易,方便国内用户的习惯。
APP内置群聊功能,方便用户自由的讨论行情而不用担心被封号,尤其是可以快速的反馈问题,群内24小时有客服解答问题!
近期更是上线了qc/usdt10倍合约交易,稳中赚差价,不像其他交易所乱插针!
选择理由:BitMax客户服务及用户评价
数字货币交易所的用户服务质量对于平台可信度的评估也非常重要。网在客户服务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帮助。此外,用户也可以通过对网的评价来了解平台的可信度情况,大部分用户对于网的评价较高。
4.币权
是一个高性能的本地公共区块链解决方案,通过启用即时加密支付交易来推动加密货币的全球化使用。项目的愿景是打通传统法币与数字货币的链接,进而实现数字支付和储值功能的快速发展。
项目于2018年12月发行,代币总量1000亿枚,历史最高价1.19元,现在是0.34元,上线有20多个交易所,24小时的成交额1个多亿,非常活跃。虽然持币地址数有2.8万,可是前10持币高达93.87%,非常的集中,控盘严重。代码没有开源,虽然说各大平台的粉丝数挺多,最高的推特订阅数高达11万之多。
项目开发了自己的钱包,与VISA联合推出自己的银行卡,但是就目前支付行业来说,项目并不算具备强大的优势,没有自己的独特技术,同时项目成员虽然都是行业资深从业人士,可是看履历并不出彩,以及面临的政策性风险也很大,代币天量,同时代币的涨跌幅也非常的大。
项目的估值虚高,且应用有限,关键是项目的定位,支付行业一直以来竞争颇大,同时所处赛道拥挤,在行业也没有知名度。虽然说有热度,有粉丝,可是信息的披露也非常的不透明,对于投资来说,个人认为风险偏大,即便真要投资,也是有具体落地之后才考虑,综合2分。
选择理由:币权交易AI
交易AI。借助AI技术,对数字货币交易的预测和风险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这也可以让交易者更放心的参与数字货币的交易。
5.华尔街
成立于2013年,Global成立于2019年5月,Global是一个创新型交易平台。面对全球用户的不同需求。
优点:
交易量大
交易速度快
手续费低
缺点:
注册麻烦
中文界面汉化不彻底
选择理由:华尔街深度开放合作助力创新发展
交易所作为全球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积极推广开放合作的思想,与全球各地的行业企业及社群合作,推动数字资产的普及、交易市场的繁荣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为数字货币及区块链行业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6.雅典娜
是面向全球专业用户的创新数字资产国际站,提供多种数字资产之间的交易及投资服务。是一家全球数字资产金融服务平台,在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有独立的交易业务和运营中心。在技术平台、产品支线、安全风控体系、运营及客户服务体系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选择理由:雅典娜交易加密
对数字资产进行交易时,最重要的保障措施是采用加密技术来保护交易信息的安全。交易信息加密采用了先进的SSL技术,确保传输的数据都是加密的,并配合万级的Ddos攻击防御,保证了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
7.阿格斯
数字货币交易所是全球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平台成立于2017年,由加拿大顶级区块链投资机构打造,并迅速将业务扩展到全球,包含在美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泰国、新加波均设有分部。
选择理由:阿格斯高质量的用户服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账户管理、交易记录查询、客服服务等等。平台的在线客服24小时在线,让用户随时得到支持和帮助。另外,在数字资产交易小时,平台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发布风险提醒,提醒用户投资的风险。
8.畅思
是一个全球化的数字货币交易所,目前已获得泰国和迪拜的交易所牌照,并且已在瑞士、加拿大、美国、曼谷、迪拜等地设立运营中心。xxxxx交易所专注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便捷和合规的区块链资产交易服务,支持杠杆和C2C交易,支持人民币绑定银行卡充值,但需要使用特殊的中介币QC。
支持币种:目前交易所已上线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达世币和瑞波等28种数字资产的交易。
交易费率:USDT 免费,QC 0.1%
优点:币种较多,支持电脑和手机端,注册方便,支持人民币,收购了两个字母的com域名,说明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缺点:交易量比较小,用户相对较少,有用户反映说QC的提币速度慢。
选择理由:畅思落地
国际平台以专业的、安全的、简单的、快捷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该平台有独特的“创新板”和“主板”交易市场,满足各种需求。此外,国际平台还提供杠杆交易、永续合约等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9.佩奇
是全球著名的数字资产国际站之一,主要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服务,隶属于EXTechnologyCompanyLimited。创立时,获得了世界顶级投资人TimDraper参与设立的创业工场百万美金的天使投资,TimDraper先生同时也是Hotmail、百度、特斯拉等世界顶级企业的投资人。2014年初,EX获得了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策源创投、香港上市公司美图(01357.HK)创始人旗下的隆领投资千万美元的A轮投资。
选择理由:佩奇数字资产交易的市场规模
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Watch统计,2019年全球数字资产交易市场规模已达到1500亿美元,2023年将达到2400亿美元。
10.星联
是交易所在实力上还是不容小觑的,在加拿大,、、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设有独立的交易业务和运营中心。拥有SSL超级防卫链接,离线比特币钱包术,及时区块链存取功能,多币种地址共享技术、多重安全验证保护,同时提供减低的区块链资产交易费用和提取费用。最后发现这个交易所还是不错的!
选择理由:星联大数据分析服务
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交易所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服务。交易所通过分析交易行为和交易市场趋势,改善平台交易、交易排名、合理定价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让交易者获得更好的交易体验。
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是否只适用于罪犯和金融人士?
大多数人认为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是为罪犯和金融人士提供的,因为毫无疑问,数字货币为个人、金融机构提供了好处。数字货币是通过“挖矿”过程创建的,以验证区块链上的每笔交易。虽然每个交易的信息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但是这些数据并不直接链接到名称、物理地址或任何其他地址。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数字货币变得匿名,并使执法机构识别个人交易并将其与用户联系起来的努力复杂化。
2021年是加密货币市场的愉悦年。Bitcoin的价格在2021年1月开始上升,大多数时间都在上涨。根据加密货币行情资讯平台CoinMarketCap的数据,Bitcoin的价格已经突破60,000美元。目前,Bitcoin的实时价格为64,081.17美元。
虽然加密货币市场看上去充满机遇,但仍然存在威胁和挑战。例如,加密货币交易所的不稳定性、不断增加的网络攻击、政策和监管的不确定性等。但是,随着Bitcoin的市值高涨,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传统投资者也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除了传统的加密货币投资以外,DeFi(去中心化金融)也成为了新的赛道。DeFi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金融服务的概念,例如借贷、稳定币、交易平台等。DeFi是完全公开透明的,没有集中管理的机构,大大减少了中心化金融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对于任何投资,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加密货币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也是巨大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一般来说,对于DeFi等新兴领域的投资,投资者应该选择相对成熟和可靠的项目,并且逐步增加投资金额,以降低风险。
总之,在加密货币投资领域,风险和机遇并存。投资者应该了解现有的市场和监管情况,并且选择合适的投资策略,以在高风险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1.Sui生态借贷协议Scallop获Sui基金会投资
据悉报道,Sui生态借贷协议Scallop宣布获得Sui基金会投资,旨在推动Scallop部署新功能。10月2日数据显示,Scallop借贷总额已达1000亿美元。此外,Scallop手续费手续费超过200万美元,交易量超过5700万美元,TVL达到1.67亿美元。
2.Vitalik过去40分钟里再度卖出8种Meme币换成651.4枚ETH,约合161万美元
据悉报道,据链上分析师余烬监测,Vitalik 10 小时前卖出 6 种 Meme 代币,过去 40 分钟里再度卖出 8 种 Meme 代币换成 651.4 ETH(161 万美元): 20 万枚 MSTR → 93.2 ETH; 200 亿枚 Milo → 20.7 ETH; 1500 万枚 POPCAT → 27.1 ETH; 50 万枚 TCATI → 12.8 ETH; 2 亿枚 VITALIK → 5.4 ETH; 100 亿枚 MOODENG → 396 ETH; 31.4 万亿枚 FWOG → 22.5 ETH; 5 亿枚 EBULL → 73.7 ETH。
3.HashKey Jeffrey:京东入局稳定币 解析互联网大厂于香港Web3制胜之道
2024年7月1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发布了稳定币监管沙盒参与名单,京东、圆币、渣打成为首批参与企业,名单一经公布,立刻引发市场极高的讨论热度;7月28日,由小米集团及尚乘集团合资设立的香港虚拟银行天星银行也在其官方网站宣布,已与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JINGDONG Coinlink)达成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合作,更是引发了市场的无限遐想。
京东作为传统互联网巨头,入局便切入有“加密行业的皇冠”之称的稳定币赛道,其背后的战略考量、示范效应以及对香港Web3发展的深远影响都值得深入剖析,更为重要的是香港金融管理局在7月发布的稳定币监管立法咨询文件全面的为市场提供了兼具审慎和包容创新的”香港方案”。从巨头入局到立法提速,立足于香港的稳定币能否走向全球,立法建议背后折射出的监管动态,以及巨头加持下的稳定币制胜之道究竟在哪里,本文一一剖析。
一、起因:传统互联网巨头入局Web3,大出海时代的先发布局1. 京东的战略考量:补足支付短板,稳定币在跨境支付的颠覆性优势
据公开资料,早在2014年,京东在美上市当年,有媒体记者采访刘强东,问到“自己是否有犯过错误”,刘强东当时回答道:在京东业务上,犯过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早一点儿开始做支付。时至今日,一语成谶,在支付上先发优势的失去,让京东在第三方支付上再无余力与阿里、腾讯一较高下,根据咨询机构易观的数据,2023年京东支付与微信和支付宝的份额有5倍以上的差距。
在支付上的后发或许给了京东十足的警醒,京东后续在科技上的战略布局非常前瞻,以避免错失重大机遇,互联网的每一个风口,几乎都会看到京东的身影。
回溯支付的这段历史,可以相对清晰的看到京东本次宣布入局稳定币背后的战略考量。稳定币作为已经被市场论证成立的支付工具,其相对传统支付具有颠覆性优势,特别是稳定币业务本身惊人的盈利前景和广阔空间都无疑具有十足的吸引力。更毋庸说,在国内各互联网电商巨头业绩承压,各自把“出海”作为业务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背景下,京东无论如何也不会让自己陷入在支付上再次落后追赶的窘境,也不愿意错失即将到来的Web3“黄金时代”。
2. 大出海时代:跨境出海与web3支付结合正当时,抢占先发
京东入局稳定币背后,一个更为重要的时代背景则是中国电商巨头的集体出海,尤其是疫情以后,出海的竞争愈发激烈,其中跨境支付更是重中之重,但跨境支付的效率困境、地缘政治风险等问题始终困扰着这些出海的巨头们。
以传统的Swift体系为例,其创立之初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搭建方式,发展到现在,体系臃肿庞大,一个跨境转账流程不仅涉及到汇款行、收款行,更涉及到清算行、代理行、Swift等多组织之间的通信、报文、资金流转,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球swift体系内的代理行不断缩减,进一步的提高了跨境结算的时效和成本。更值得担忧的则是,由于当前频发的地缘风险,swift组织面临脆弱的合作关系,一旦被剔除swift体系或被金融制裁,则意味着基本无法与国境之外的银行产生联系。
以USDT、USDC为代表的美元稳定币除了是整个Web3行业的基石外,更是最有可能颠覆传统支付的支付工具。相较于传统支付,稳定币在区块链上的转移支付,足以达到支付即清算的功能,无需任何中间环节。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利用稳定币等加密货币进行跨境支付,时间效率提高100倍以上,转账成本则降低10倍以上,仅以时效性、成本上,稳定币支付对传统支付是颠覆性的冲击。
在跨境出海这一具体的场景中,利用Web3支付至少从效率和成本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在此领域,腾讯和阿里沿着在国内积累的优势,迅速在海外开疆拓土,二者早早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陆、美国等续获取支付牌照,目前已经陆续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登陆。
京东通过稳定币切入Web3支付能不能在海外实现弯道超车未可知,但一旦推行成功,将快速拉平与另外巨头在支付上的差距,同时也证明了,至少在支付这个领域,先发优势十分重要。
3. 大厂们的动作:从香港到全球,伸向Web3的触手隐秘延伸
京东在区块链上并不是新手。本次参与的公司主体:京东币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JINGDONG Coinlink)虽然在今年3月份成立,但实质上并不是新成立,而是原来京东在香港的资产管理公司改名,同时拥有香港SFC颁发的第1、4、9号牌,也聘请了支付行业的老兵刘鹏来掌舵,至少表明京东在这件事上并不是“临时起意”或仅是追赶时髦。实际上京东在区块链上布局久有历史,在2016年前后,国内联盟链势头正热的时候,京东强势参与,与银联搭建了智甄链,同时在NFT热潮中也与其他大厂类似,发布了NFT平台灵稀,虽然后续在监管收紧的影响下,陆续淡出身影,但在技术和对区块链理解上,京东并不陌生。
于此相对应的,其它大厂,虽然也陆续退出了诸如NFT等赛道领域,但在海外并没有完全放弃Web3,各项投资正隐秘延伸开展,这里面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香港、新加坡等地合规化的进程。
腾讯在2021年宣布旗下的腾讯云禁止从事虚拟货币相关的事项,进入2023年,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地的监管逐步明朗后,腾讯在新加坡举办的Web3峰会上正式重启对全球Web3行业的支持计划,同时一并公开的还有其首批合作的四个重磅合作伙伴Ankr、Avalanche、Scroll和Sui,四个项目都是加密行业知名的项目;2023年和2024年分别投资了Lens Protocol和Chainbase,后者不仅是参与投资,更是领投方。
字节跳动在2024年4月份宣布与sui达成合作,开启首次涉足区块链项目,意图通过游戏和socialfi生态切入Web3,当然往前追溯,NFT热潮时期字节旗下的TikTok也推出过NFT系列。
另一个互联网巨头阿里在web3的介入则更加深入,在介入时间点上与腾讯一致,均在2023年全面开启进军Web3,不完全盘点,如阿里与NEAR、Aptos、Avalanche、BNB Chain等都搭建了合作。阿里现任的掌舵人及创始人之一的蔡崇信更是Web3的坚定支持者,家族的蓝池资本则投资了早期的FTX、polygon、Animoca等知名Web3项目。
如果从时间线上看,大厂们从NFT的沉寂,再到重新开启Web3投资的一个关键时点均是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微妙的则是,香港正是在2022年10月发布了《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宣言背后体现的香港政府的决心,监管合规的趋势或许正是这些大厂们陆续下场参与的一个重要基础。直至此次,京东直接亲自下场做Web3项目。
二、稳定币监管:从监管沙盒到立法建议,政策包容审慎1. 监管沙盒:监管思路慎重务实,但参与不等于准许,意在先发
沙盒运行有整体规范,参与并不等于准许,但先发时机重要。香港金管局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早在2016年便已推出,主要目的是允许参与公司在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中对新的金融产品进行测试,而无需完全遵循现行的监管制度,截止到最新的披露时间,香港金管局共有336项沙盒运行项目。在具体的沙盒运作上,整体并没有详细的规定和标准,但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a.允许参与沙盒机构推出相关的金融科技产品或服务
b.参与测试机构在沙盒期间无需满足监管的所有要求
c.参与测试机构不应利用“监管”沙盒来规避某些适用的监管规定
在沙盒结束评估阶段,金管局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整体的监管相对弹性,最终金管局会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否通过沙盒测试,以及是否准许向全市场推广。
稳定币的监管沙盒在今年的3月12日正式推出,根据监管沙盒的要求,所有参与方需要向金管局提供详细的业务开展可行性方案及“沙盒”计划。最核心的考量因素分别是真实意愿及发行稳定币的合理计划、沙盒计划、具有符合监管要求的合理预期。
值得进一步澄清的则是,参与监管沙盒不等于获准正式发行,也不等于拿到稳定币牌照。在今年3月份,金管局披露的监管沙盒文件中,明确表明了沙盒有退出机制。
上述文件也意味着,对于三个参与方而言,可以随时中途退出或者因为不满足金管局的要求而被迫退出。同时监管沙盒的整体运行原则中,若后续稳定币监管沙盒没有通过,则依然不能向市场推出稳定币。
若京东、圆币、渣打&安拟&HKT任意一家通过了沙盒测试,其虽然依然需要向监管部门申请牌照,但从获牌概率上则远远大于未参与者。这对京东以及其它两家参与者而言,无疑也是愿意发力参加稳定币沙盒测试的重要原因。
三家背景各有所长,但都有传统背景,港府监管思路慎重且务实。本次香港金管局公布的名单的参与方,有两个特点:
a.都具有传统金融的背景。这或许并不完全是巧合,毕竟传统金融在风控、监管沟通、消费者保护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且其背后的资金实力都颇为强大,能够确保在测试期间有足够的能力来满足各项要求,足以说明金管局对稳定币发行上的慎重和高门槛的要求。
b.三家机构自身的资源禀赋各有所长,但背后都有明确的场景支持。当前的稳定币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美元挂钩的稳定币占据了99%以上的份额,其中泰达公司(Tether)又占据了美元稳定币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如果推出非挂钩美元的稳定币,是否能在市场份额上有所突破,除了需要合适的监管之外,更重要的则是要寻找港元稳定币的场景用例,通过场景化应用扩大市场份额就显得尤为关键。京东背后庞大的跨境电商贸易是稳定币作为支付工具的重要场景承载;圆币科技本身就具有钱包、Defi等业务,在Web3领域富有经验,可以将港币稳定币作为We2到Web3重要桥接工具,以此扩大份额;渣打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银行,则可以进一步探索稳定币在金融支付市场的核心工具作用。
从上述两点可以明确读到的信号则是,港府在稳定币发行上整体上是慎重的,参与名单经过精挑细选,都具有明确的场景支持,这也展现出港府在监管上非常务实的一面。
2. 香港稳定币立法建议稿:监管思路审慎包容
金管局在7月份公布的管沙盒之外,同时还公布了《香港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立法建议(咨询总结)》。该份文件是对2023年12月正式对外发布的稳定币监管制度咨询文件以及回复意见的总结和答复,其中可以窥见港府在稳定币发行上的监管思路。
文件详细的阐明了港府对稳定币的立法方式、监管框架、托管、销售等均作出逐一回应。
对于稳定币而言,其最核心的关键无疑是稳定币挂钩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这是事关用户的最核心利益关切。结合上次发布的咨询稿以及本次的文件,可以明显看到,港府在对储备资产的回应上非常详细,部分立场十分坚定,凸显出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上的态度;另一方面也对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和创新,如对发行人股本要求从原来的稳定币流通量的2%降低为1%。
更为显著的展现港府创新的一面则体现在允许以国债等RWA资产代币化形式作为储备资产,也允许美元计价的资产作为港元稳定币的储备资产,这在此前全球已经发行的稳定币中尚无先例,这也深刻反映了港府对以RWA为代表的真实世界资产上链的支持及创新包容的一面。
三、影响及展望:立足香港,面向全球,合作制胜1. 影响:巨头下场的示范效应,但合规提速更为关键以京东为代表的传统巨头在Web3领域均能引发巨大的讨论,这背后既有原生加密世界走向主流的一种期待,也有Web2与Web3加速融合的整体性趋势。从香港到全球来看,莫不如是。如传统支付巨头Paypal在2023年8月下场发行稳定币,一年时间总市值规模已超6亿美元规模;Visa不仅与交易所合作推出储值卡,还正与Solana合作提供USDC的稳定币结算。
尤其是今年以来,比特币现货ETF以及以太坊现货ETF分别在美国和香港上市,加密世界合规化正式成为主流范式,在合规化的加持下,传统机构拥抱虚拟货币的案例越来越多,京东不是第一个,并且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大陆的监管原因,大厂们对加密生态多以观望为主,偶尔的入局也是海外小规模的投资为主,京东亲自下场试水稳定币生意无疑给正在观望的大厂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尤其是考虑到京东的实际掌舵人刘强东,在业内一向以独到的战略眼光著称,其引领作用更加强烈。一边是日益合规化并且蓬勃发展的早期加密世界,一边是竞争极度残酷内卷的传统互联网生态;进入加密生态或许将成为大厂们的必选项,而这种趋势只会越来越强。
2. 展望:在合作中探索港元稳定币场景和构建生态是制胜关键
对于京东、圆币以及渣打等首批参与者而言,即便以美元计价的法币资产作为储备,港元稳定币如何在寡头垄断的美元稳定币中拓展市场仍然是一大难题,尤其是港府同时在推进数码港元且不允许港元稳定币付息,这某种也进一步区分了数码港元和稳定币的应用,前者以法币地位充当最基础的信用货币工具,线下零售场景等均可以采用,而港元稳定币则充当加密资产的价值计量工具以及跨境支付工具的作用。
从区块链技术角度而言,发行稳定币并不涉及到高壁垒的技术,目前市场流通的法币资产抵押的稳定币运用的区块链技术大同小异,并无明显差别,但从采用率而言,却有着明显的差距,仅以法币抵押稳定币而言,最核心的要素主要是合规基础和场景应用支持。以USDT、USDC和FDUSD为例,三者均为法币抵押稳定币,USDT得益于强大的用户惯性牢牢占据市场第一位置,但USDC和FDUSD的崛起则分别受益于合规和场景支持,如果分析历史数据可以发现,每当USDT遭遇合规信任危机时,USDC的市值规模总能再上台阶;FDUSD则得益于币安的强力扶持和引流,规模迅速飙升。
从种种现实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到,未来港元稳定币的成功离不开大流量应用场景的承载,而这仅单单依靠京东或其他两家参与者是远远不够的。从用户的体验流程上,则必须打通法币-稳定币-加密资产-稳定币-法币的全合规通路,以此为大规模采用提供基础。
香港最大持牌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与鲲KUN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解决了用户法币与加密货币的合规交易问题,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在这个生态中需要持牌稳定币发行商、合规交易所、持牌OTC、RWA资产发行、托管银行的通力合作,以此方可壮大整个生态。
以上图为例,港元稳定币发行商不仅要解决第一步法币到稳定币,同时还要与持牌银行、合规交易所(如Hashkey、OSL)、加密资管机构、持牌OTC(待出台发牌机制),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建立合作,让港元稳定币的用例不仅仅局限在支付,更能让用户享受到加密资产理财、投资等一系列的利好,以构建完整的用户加密旅程,既能解决现实的支付难题,同时还可以帮助用户享受加密行业整体增长的红利,以此扩大用户的采用率和粘性,实现港元稳定币真正意义上的破局。